乐鱼app官网下载
然而就在这两天,一条#学龄前儿童眼睛保护应该比学龄期更严格#的内容,出现在微博热搜。
这是来自同仁医院眼科主任的提醒,专家提到:学龄前儿童尽量减少电子产品试用,看动画片时间每次不宜超过 15 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 1 小时。
美国儿科学会一直建议,18 个月以下的宝宝需要绝对避免看电视。2~5 岁的宝宝每天对着屏幕的时间也不应超过 1 小时。
现实中也有很多家长说,孩子太难带,自己又要干活,只能让孩子拿着 PAD 玩。即便这样,建议也尽量不要让他们过早接触。
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孩子的视力,也很想知道这种情况下近视应该怎么预防,如果真的近视了,又该怎么治愈?
几乎所有的家长的反应都差不多「不可能」「我不听我不听,谁跟我说能治好,我就去谁那里治,花点钱也没关系」。
在 19 年 4 月时,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就曾联合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后,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也指出,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近视加重。
比如,父母双方都近视的话,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会比父母双方都不近视的孩子大 4 倍。而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话,孩子基本都会近视。
目前已经发现有 400 多个可能与近视相关的基因,但是仍不能解释所有的近视,因为近视是多基因病,并且它的遗传方式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说,我爸妈都不近视,我是后来才近视的,这样也会遗传给孩子吗?
虽然你不是天生近视,但是你后来近视了,通过 DNA 甲基化、组蛋白的各种修饰、非编码 RNA 调控等表观遗传学修饰的方法,你的遗传背景也会改变。
哪怕做了近视激光手术,现在眼睛已经没有度数了,你孩子近视的可能性还是增加的。
研究表明,一段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后,会出现短暂性近视漂移,而当这种近距离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发生的频率高了持续的时间久了,就可能变成永久性近视。
因此,过多近距离用眼,不只是看电子产品,看书、看琴谱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近视。所以经常在家看动画片、上网课的小朋友们,真的需要多注意了!
不少家长都是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体检才发现孩子视力不好,之前没有意识到,可以定期带孩子去检查眼睛情况。
对于 0~3 岁的孩子来说,首先要排查一些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的眼病。比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等。
除了这些先天性的眼病外,还应及早检查度数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可以使用儿童视力表检查视力。一旦发现有异常,尽早干预。
孩子生下来的时候,眼球相对较小,需要慢慢长大。正常情况,会在 12 岁左右发育到成人水平,眼球基本就不再长了,眼睛也没什么度数。
在这之前,由于眼球较小,会存在一定的远视度数,即远视储备。对孩子来说,有远视储备是好事,就好像有一笔钱存在银行,还有得花,孩子有远视储备,说明离近视还有空间。
所以要定期检查远视储备的情况,一旦发现远视储备过低,就要及时干预,避免过早发生近视。这也是预防近视的重点。
如果要看动画片什么的,可以投到电视屏幕上看,以保证足够的距离。实在不行,看 PAD 时间一次也不要超过 15 分钟。手机的屏幕太小,建议最好别接触。
研究表明,每天 2 小时或者每周 10 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如果每周累计的时间能超过 15 小时,效果会更好。
2007 年,俄亥俄州立大学视光学院的 Donald Mutti 教授团队在一项研究中跟踪调查了美国加州 500 多名 8 岁和 9 岁视力正常的儿童。
5 年后,有 1/5 的孩子近视了,他们发现,与近视风险密切相关的唯一环境因素是户外活动的时间。
在户外,紫外线会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阻碍近视的发生。户外活动不是说一定要运动,哪怕只是在户外呆着也可以。
更给力的是,有研究表明,对于已经近视的家长,每周带宝宝到户外活动 10 小时,也是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预防近视发生的。
所以,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不要继续宅在家里啦,多带孩子在外面走走玩玩,没坏处。
最后想说的是,孩子不是生来就能看到 1.0 的,他的视力是需要逐渐发育的。
0~3 岁是关键期,3~12 岁为敏感期,12~18 岁是可塑期,18 岁以后进入相对稳定期。
[5] 丁香园. 《超过 90% 的中国青少年近视,居然是因为……》,作者梅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乐鱼官网